为贯彻学院开展优质课程建设的要求,高质量完成10门以上院级优质课程建设目标,推进学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,辅助教师教学,服务学生自学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并为建设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储备资源,特制订本标准。
一、课程设计
坚持工学结合、突出能力培养主线,进行课程设计。
按照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、能力、素质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,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;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,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,设计教学空间、课程模块,整合、序化教学内容。
二、资源建设
按照“颗粒化资源、系统化设计、结构化课程”的组织建构逻辑,开展优质课程资源建设。每门课程建设资源不少于800条,初步建成的课程资源比例不低于30%。资源包括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。
1.基本资源
基本资源须覆盖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。其内容应包含课程简介、课程标准、实训指导书、教材选用、教学日历、教案、课件、习题、答疑等;应呈现出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路、工学结合的课程特征、信息化的教学设计、理实一体的教学实施过程。
2.拓展资源
拓展资源应体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,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拓展资源,体现课程技术特点并向产业领域扩展,如教学案例、专业术语、名家论坛、职业岗位标准、法律法规、学生作品、企业案例、特色资源等
三、院级优质课程需要上报的材料
1.基本信息。课程名称、课程建设团队信息表。
2.申报书。
3.课程设计。课程定位、内容选取、内容组织、教学模式。
4.基本资源。课程简介、学习指南、课程标准、整体设计、单元设计、电子教材、实训指导书、教材选用、教学日历、教案、课件、习题、答疑、视频素材、动画资源、图片资源等。
5.拓展资源。教学案例、专业术语、名家论坛、职业岗位标准、学生作品、企业案例、特色资源等。
6.课程特色及创新。
四、时间控制
所有材料需在2018年12月10日之前完成并上报。